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包头市青山区探索街道职能转变新途径 促进基层治理新发展
  • 发布时间:2020-10-15
  • 来源:青山区编办
  • 打印该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体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2019年,包头市青山区以街镇改革为契机,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彻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结合“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坚持以提升街道服务管理效能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街道治理在加强党的领导、职能转变、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上的新途径、新举措,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强化党的核心引领,突显基层治理领导力  

  一是实行党政“一肩挑”,强化责任担当。实行街道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一肩挑”,理顺党工委班子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班子凝聚力、议事决策力、落实执行力,提高街道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构建区域党工委,统筹辖区资源。各街道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将区域内的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党建主体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地缘相近、协调便利”的原则,将全区7个驻区大单位和10个街镇,划分形成“东南西北”4个区域集团“共同体”。打破原有的行政壁垒,吸纳各类人才交流融合,平衡资源,实现不同资源的相互流动,提升街道引领带动作用。三是建立供需清单,党建项目化运作。各街道在各自区域集团中综合考量党建、托幼、助老、文体等场所阵地、活动设施、人才队伍的“供需”情况,分别建立资源、需求和项目三份清单,定期召开区域党工委工作联席会,以学术论坛、主题活动、项目路演等形式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互动协同,构建起区域党建联抓、精神文明联建、公益服务联办、就业创业联推、社会治安联防、文体活动联搞、社区物业联管、矛盾纠纷联调、公共资源联用的“九联”工作机制,实现需求与资源的有效对接、高效联动,形成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服务新格局。  

  二、街道职能职责新定位,提高基层治理执行力  

  以“精街道、强社区、促服务”为原则,重新明确街道职能职责,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执行有力的街道管理体制。一是精简街道领导职数,转变工作作风。减少了推诿扯皮、职责不清现象,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精简机构数量,推进高效运行。针对街道管理部门多、服务碎片化现象,打破传统机构设置,将原有的5个内设机构和2个事业单位撤并调整为党政综合办公室、基层党的建设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平安建设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5个党政机构和1个事业单位党群服务中心(挂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牌子)。把服务窗口下放到社区,下沉1458251个政府服务事项,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精简街道职能,做精统筹协调。只保留街道统筹规划、指导服务、协调资源、监督管理、综合治理5项职能,取消街道经济等其他职能,实行政府部门与社区直接对接工作的扁平化管理,推动街道工作重心向公共服务转变,向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转变。全面开启以政务围着民意转、干部围着群众转、机关围着社区转的“三围三转”模式,引导街道干部察民情、解民需、顺民意,开通联系群众“直通车”。  

  三、推行服务管理新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行动力  

  一是阵地建设规范化。通过新建、购买、置换、租赁、改扩建等方式,全力打造街镇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形成了“一厅五室两中心”的规范化格局,为居民提供养老、文娱、健身等场地需求。二是便民服务智慧化。建立便民服务系统,街镇作为分控中心,打通各单位间信息直达的通道,实现街镇与区级部门上下协同联动,实时掌握居民诉求,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仅2020年上半年已解决私搭乱建、道路破损、占道经营等各类问题万余件。三是网格服务精细化。在社区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建立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四办”清单,强化准入制度刚性落实。以“一站式”通办所有公共服务事项,推动“政务服务全覆盖”。将全区细化为529个网格,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动态管理和服务,切实增强群众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构建多元服务新体系,激发基层治理自治力  

  一是创新民主协商,推进居民自治。街道通过统筹区域资源,构建街道党工委指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管理服务站、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四力合一”的民主协商平台,引导居民广泛参与。青山区“3456”民主协商工作法和春光社区自治案例入选国家社区治理蓝皮书。2019年,全面推开业委会法人登记工作,切实理顺业主与物业公司“主人”与“管家”的关系,依法推进居民自治。二是培育社会组织,推进多元参与。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各街镇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平均达到80余家。每个街道依托社会组织党建服务·孵化创业园,“三社联动”治理创新示范基地等孵化培育了“党建·爱心公益汇”“老少乐园”“社区营造”“志愿爱里”、街镇“三社”协同中心、公益街区等服务品牌项目。三是壮大社工队伍,推进专业服务。全区建立“高校督导社工、社工引领助工,群众参与义工,义工协助社工”的“三工互动”模式,现有社工640人、专业义工3万余人,群众志愿者达到15万余人。各街道积极申请实施“人才项目引领支持”计划、“草原英才”工程等,陆续培育出12家示范性专业化社工组织,共带动271个公益服务精品创投项目,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层级、个性化需求。

  

  

  

撰稿:张丽红   刘颖琦
责编:何静静
审核:索轶军

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