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通辽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 发布时间:2021-12-22
  • 来源:通辽市编办
  • 打印该页

  全面启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以来,通辽市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围绕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奋力推进,于20212月底基本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通过改革,事业单位布局结构得到优化,机构编制资源得到盘活,制度机制得到完善,公益属性得到强化,治理效能得到提高,初步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改革答卷。 

  着眼补齐短板弱项,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改革中,优化重组了农牧、生态环境、教育等民生领域的事业机构,理顺了广播电视台、地震局等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规范了地方志、研究室等事业单位机构名称及加挂牌子;优化整合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精干设置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归类设置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在公路养护、生态环保等领域探索设置了分支机构。撤并规模过小、功能弱化、分散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事业机构布局结构更加优化集中、科学合理。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机构编制资源得到盘活。健全事业编制统筹机制,全面评估事业单位承担职责任务,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编制规模。压减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和的事业单位编制规模,精简收回编制用于加强党建、社会公共、教育卫生、乡村振兴等民生短板和基层一线。加强编制管理与购买服务、劳务派遣等工作的联动,对适宜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服务,严格控制并适度压缩编制规模。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和“绿色通道”机制,切实保障急需、高层次人才用编需求。 

  抓住关键环节,制度机制得到完善。持续巩固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成果,理顺政事关系,科学合理界定事业单位职责任务,重点突出规范高效、便民服务的特点,强化公益属性。明确要求,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单位,不得承担行政职能、以机关名义向社会实施管理,不得以机关影响力参与或干预市场竞争。通过撤销、整合、转企等方式,推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落实落地,圆满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编办协同组织、人社、财政、医保等相关部门,建立并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明确功能定位,公益属性得到强化。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通过机构整合、盘活沉淀闲置和低效配置的编制资源等方式,将编制向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领域倾斜,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方面编制紧缺问题。改革中,收回中小学校后勤保障和机关单位后勤、培训疗养、公务用车等相关机构编制,用于增加中小学、疾控机构编制。要求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单位,突出主责主业,破除逐利机制。 

  坚持建章立制,治理效能得到提高。探索推进政事权限清单,重点划清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各自管理事项和权限,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准确界定相应责任,健全制度规范,推动政府职能部门从单纯注重本行业本系统公共事业发展向更多创造公平机会和公平环境转变。积极推进章程管理,进一步健全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章程制定、备案、执行制度。同时,在机构编制标准、党组织设立、人员调配等方面均制定了配套办法,有力提高事业单位治理效能,推动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撰稿:孙海峰   巴特尔
责编:孟祥颖
审核:宋佰庭

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