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积极打造构建服务群众新格局
  近年来,乌海市乌达区乌兰淖尔镇始终坚持以实现乡镇职能转变、提升审批便民化、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为目标,积极打造“三心桥”,持续推进基层机构改革工作,构建起了服务群众新格局。 

  一、扁平化管理,筑起“暖心桥”。自镇和街道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乌兰淖尔镇以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协同高效”的职责体系为目标,分别制定了镇承接赋权事项清单、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三张清单”,进一步细化分解镇职能职责、统一规范服务事项、厘清职能部门与镇属地管理事项的主次责任和工作边界,逐步建立“依清单履职、照清单办事、按清单问责”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实现了各项事务的扁平化管理。同时,还不断优化调整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推行一人多岗,交叉兼职,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审批服务下沉,筑起“舒心桥”。今年年初,乌兰淖尔镇坚持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优化整合全镇资源,打造了集政治功能、便民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包括集基层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医保收缴、水电费代缴、退役军人服务等多项服务岗位一体便民服务大厅。大厅内设立了民政、信访、扶贫、退役军人等服务柜台,并配备服务事项指南、服务事项清单、便签纸、笔等物品,实现“一口受理、一窗通办、集成服务”。为了更高效的服务居民,乌兰淖尔镇还全面推行镇村干部窗口服务坐班制等工作制度,工作日全员坐班,休息日轮岗值班,做到“每天常开门、每岗常有人”。针对行动不便、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打造党员先锋示范岗,推行“红色代办”,真正让“党员多服务、百姓少跑腿”。此外,乌兰淖尔镇还在全镇2个社区设置了便民服务站,开展代办代理代缴业务,在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上门办”,党员干部定期“走访入户”为居民们提供社保、医保、缴费等审批和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站还开通便民电话,为辖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查询等服务,从而实现了能在村级便民服务站点办的不用去镇里办,能打电话办、上门办的不让群众跑路办,切实打通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多网合一,筑起“放心桥”。小网格,服务大民生。乌兰淖尔镇根据地域、人口分布特点,将辖区划分5个网格片,并组建了一支由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和居民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网格化”实践队伍,初步构建了镇级指挥中心、社区网格站、居民小组网格片“三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全方位收集社会治安、安全隐患等问题。在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中,乌兰淖尔镇还通过建立健全“党员志愿队、党员志愿者”队伍制度,全镇党员干部主动到社区报到担任兼职网格员,按照“不分职位、不论职级、最大作用发挥”原则,做到党员干部百分百下沉,不仅调动起了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真正形成了“始于网格长、终于网格长”的工作闭环。


 

  

撰稿:石剑平   张东杰
责编:何静静
审核:张小平

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