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昆都仑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不断健全完善基层管理体制,党群服务中心强化“四化”,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综合行政执法实行“124”运行机制,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着力推动基层治理更加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党群服务中心强化“四化”,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一是功能分类精细化。将功能区细化为办公区、咨询服务区、填表区、自助区、等候区和公示区,以贴心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窗口设置规范化。按照一口受理、一窗通办、集成服务的要求,设综合受理窗口5个,其中1个为绿色通道窗口,专为退役军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服务。三是工作制度健全化。完善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AB岗位制、考勤制度6项制度,以制度规范办理流程,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四是人员服务专业化。选用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业务骨干,统一着装上岗,到基层综合服务大厅工作。同时,加强工作人员业务服务能力培训,达到“全科医生”的工作能力。
二、综合行政执法实行“124”运行机制,打造网格治理新模式。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整合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楼栋长、民情信息员等人员,全面构建镇(街道)、村(社区)、村组(楼栋组)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网格基础性作用,实现村(社区)级管理精细化、村(社区)级服务全覆盖。综合行政执法创新网格化联动管理模式,实行“124”运行机制,即一个综合执法局,依托二支队伍,按照四个环节,实行智慧执法,实现综合执法规范化和常态化。“二支队伍”,建立一支网格员队伍,由村(社区)干部和居民组成,制定了网格员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按照管理范围划分为边界清晰、大小适当的网格状区域,承担日常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中问题,传送巡查信息,进行现场核实,结果反馈等;建立一支应急响应志愿者队伍,为了健全网格多元化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支由镇(街道)村(社区)干部、辖区单位、包头义工、蓝天救援队、退役军人志愿队为主体的应急响应志愿服务队,配合镇(街道)综合执法。“四个环节”指在综合执法过程中,形成以“发现(问题)、分派(案件)、监督(处置)、考核(评价)”闭环工作法模式,实现了综合执法常态化互动、长效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