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呼伦贝尔市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大生态监管体系

  呼伦贝尔市坚决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坚持系统思维,打通执法行政区划、部门管理和生态要素界限,着力破解部门协同不畅等突出问题,遏止毁林毁草、草原过牧等行为,创新构建全域统筹、全链监管、协同共治的大生态监管体系,推动生态保护实现由“碎片化治理”向“系统性保护”的跨越。

  一、加强整体设计,强化生态保护统筹。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生态执法体系健全生态协同机制的工作方案》,市旗两级成立由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生态执法专项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机构编制部门协调指导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部门等15个生态执法专项组成员单位,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的全领域监管,从各自领域梳理优化生态执法职能职责,确保“大生态”履职左右协调、上下贯通,形成工作合力。按照“分级负责”原则,进一步明确市旗乡村四级林草长、河湖长的职能职责,如督促指导、沟通协调、监管处罚等工作,构建起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工作格局。 

  二、完善执法体系,提升生态监管水平。将打击生态执法、按权限承担林草行政执法等写入旗市公安机关“三定”规定和派出所职能职责。机构编制部门指导生态环境部门出台“局队合一”实施意见,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提升执法质效,并结合工作实际,在市旗两级工业园区专门设置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实现工业园区生态环境执法全覆盖。推动市环食药支队、各森林公安分局负责同志挂职任市林草局、林业六局党组成员,分管行政执法工作,有效统筹执法力量。180余名派出所所长进入苏木乡镇党政班子、1000余名党员民辅警担任嘎查村(林场)“两委”委员,持续健全基层生态执法体系。行政部门与公检法机关高效协同,通过联合巡查、信息互通、执法联动,实现行刑衔接共治,查办案件数量同比增长46%。指导旗市区分在农牧部门设置林草执法中队、林草督查保障机构,进一步激活执法力量,及时发现处置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 

  三、健全协同机制,凝聚生态治理合力。印发《加强基层综合执法工作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方案》,指导旗市区执法部门与苏木乡镇(街道)建立联合执法、工作会商等制度机制,进一步强化执法衔接。通过建立苏木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进一步划分旗乡两级生态保护预防、属地监管、执法处置等职责任务,构建全链路闭环管理机制,有效解决基层执法“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突出问题。建立“两圈、两带”为主体的跨区域生态执法协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各领域执法资源、统一执法标准,实现高效联动。加强公安与林草协同联动执法,进一步细化行政处罚事项权责划分,建立线索移送、争议处理等执法联动机制,有效防止线索重复移交或缺失,切实解决推诿扯皮问题。 

撰稿:冯汪竹春
责编:程曦
审核:张海银

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