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严格审核把关,确保登记质量。按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相关政策法规,严格审核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等登记申请材料,对单位名称、宗旨业务范围、开办资金、住所证明等进行全方位审查。针对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的申请,及时一次性告知补正内容,避免单位“来回跑”。今年以来,共审核登记材料30余份,提出补正意见10余条,确保了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二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登记效率。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压缩办理时限,将设立、变更登记的法定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注销登记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对于紧急事项,开通“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事业单位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实现登记业务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反馈,让数据“多跑路”,单位“少跑腿”。
三是加强动态监管,规范法人行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动态监管机制,定期对已登记事业单位的法人信息进行抽查核实。重点检查事业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单位住所等信息,抽查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有效规范事业单位法人行为。